- [检测百科]分享:埋粉组成对多孔Si3N4陶瓷结构和性能的影响2025年07月14日 15:55
- 利用凝胶注模成型工艺制备α-Si3N4陶瓷素坯,并分别埋在BN、BN+Y2O3+Al2O3(物质的量比1∶1∶1)、BN+Y2O3+Al2O3+Si3N4(物质的量比1∶1∶1∶1)的粉床中,采用气压烧结工艺制备多孔Si3N4陶瓷,研究了埋粉组成对陶瓷物相组成、微观结构、抗弯强度和介电性能的影响。
- 阅读(4)
- [检测百科]分享:冷拔变形量与热处理对弹簧钢丝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2025年07月11日 09:53
- 将直径5.5 mm的55SiCr弹簧钢丝粗拉至直径5.00 mm,再进行10道次冷拔,冷拔变形量依次为4.94,8.91,13.34,19.54,25.97,34.75,42.52,55.44,69.55,82.34 cm,最终钢丝线直径为1.81 mm,研究了冷拔变形量对冷拔态钢丝组织及性能的影响;对冷拔后钢丝进行920 ℃保温1.5 min油淬、435 ℃保温1 min回火处理,研究了淬回火处理后钢丝的组织及力学性能。
- 阅读(6)
- [检测百科]分享:AgCuTi合金钎料钎焊制备陶瓷基覆铜板的研究进展2025年07月09日 14:03
- 活性金属钎焊覆铜通过将铜板、活性金属钎料和陶瓷基板组合成“三明治”结构,再施以高温实现铜与陶瓷的连接。AgCuTi合金钎料是活性金属钎焊制备覆铜板时的主流钎料,制备的陶瓷基覆铜板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能和较高的结合强度。
- 阅读(3)
- [检测百科]分享:发动机涡轮叶片热障涂层陶瓷层及其制备技术的研究现状2025年07月09日 13:51
- 涡轮叶片作为航空发动机的关键组成部分,对材料的强度和耐高温性能有着极高的要求。
- 阅读(4)
- [检测百科]分享:退火时间对系深冲双相钢组织与性能的影响2025年07月01日 15:35
- 在860 ℃退火温度下对冷轧态C-Mn-Nb-Ti系深冲双相钢进行退火处理,研究了退火时间(180,240,300,360 s)对试验钢显微组织、织构特征、拉伸性能和成形性能的影响。
- 阅读(6)
- [检测百科]分享:CT成像算法在核燃料组件成像检测中的应用2025年06月26日 12:53
- 探讨了滤波反投影法和代数迭代重建算法在核燃料组件CT成像中的应用,重点分析了扫描帧数、噪声及伪影校正对成像质量的影响。首先,对压水堆核燃料组件的CT扫描结果进行了模拟,分析了滤波反投影法在不同扫描帧数下的成像质量。结果表明,随着帧数的增加,图像质量显著提升,条状伪影逐渐减弱。针对CT图像中的常见环状伪影,研究了双边滤波与高斯滤波的校正效果,发现双边滤波在边缘保留方面优于高斯滤波。
- 阅读(5)
- [国检动态]【权威发布】2025全国紧固件防松性能邀请赛结果揭晓!2025年06月26日 11:00
- 紧固件防松性能是保障工业装备连接可靠性与运行安全的关键指标。为促进行业技术进步与质量提升,甄选优质防松技术方案,浙江国检检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检检测”)于近期成功主办了“2025全国紧固件防松性能邀请赛”。赛事秉持科学、公正、准确、满意的原则,现已圆满结束,现将比赛结果正式公布如下: 一、赛事概述 本次邀请赛由海盐县紧固防松技术学会主办,国检检测承办,旨在搭建国家级、高标准的技术交流与性能评价平台。赛事聚焦紧固件核心
- 阅读(0)
- [检测百科]分享:淀粉离心机转鼓开裂原因2025年06月24日 10:55
- 某淀粉离心机转鼓鼓底表面出现裂纹。采用宏观观察、化学成分分析、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金相检验等方法对该离心机转鼓开裂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转鼓内表面在加工过程中未圆滑过渡,导致沟槽部位产生应力集中,在腐蚀性氯离子的作用下,转鼓发生了应力腐蚀开裂;转鼓材料组织中析出了硬脆的σ相,析出相周围局部存在贫铬区,进一步促进了裂纹的扩展。
- 阅读(6)
- [检测百科]分享:船用发动机Z40CSD10钢排气阀断裂原因2025年06月24日 09:30
- 某船用发动机Z40CSD10钢排气阀在服役约18 000 h后发生断裂。采用宏观观察、化学成分分析、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力学性能测试、金相检验等方法分析了排气阀断裂的原因。结果表明:该排气阀断裂性质为疲劳断裂,断裂起源于排气阀阀盘的腐蚀坑处,断裂排气阀因长时间接触高温烟气,其表面发生高温氧化腐蚀,且烟气中含有较高含量的腐蚀性S、Cl元素,加速了腐蚀坑的形成,最终导致排气阀发生疲劳断裂。
- 阅读(6)
- [检测百科]分享:特深冲用汽车板冲压开裂原因2025年06月23日 10:57
- 某特深冲用汽车板发生冲压开裂现象。采用宏观观察、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金相检验等方法对汽车板开裂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热轧工序过程中带钢表面出现焊瘤,并产生脱落物,脱落物经过轧制嵌入带钢表面,最终导致汽车板发生冲压开裂。
- 阅读(5)
- [检测百科]分享:热镀锌脱脂液中电导率的自动测量2025年06月18日 13:34
- 在自动电位滴定仪上加装电导模块、配置电导率电极,创建电导率电极校准、验证和测量方法,可实现热镀锌脱脂液中电导率的自动测量,将测量结果与原手动电导率法的测量结果进行比对,并对新方法开展精密度试验。
- 阅读(5)
- [检测百科]分享:321和321H奥氏体不锈钢低周疲劳寿命的影响因素2025年06月18日 13:09
- 对S321和S321H奥氏体不锈钢低周疲劳损伤过程进行研究,分析了碳元素含量对其疲劳寿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室温时,S321和S321H钢的低周疲劳过程都经历了初期较为缓和的循环硬化、不明显的饱和、急剧的循环硬化以及最终断裂4个阶段,高温时,材料还经历了循环软化阶段;随着碳元素质量分数增大,材料的形变马氏体含量减少,疲劳寿命延长;随着应变幅值增大,材料的形变马氏体含量增多,疲劳寿命缩短;S321H钢在较高应变幅值下出现二次裂纹、第二相颗粒、孔洞等缺陷,导致材料的疲劳寿命缩短。
- 阅读(4)
- [检测百科]分享:CO2驱油过程中输油管道的冲蚀特性2025年06月11日 13:51
- 原油管道运输过程中掺杂的CO2和砂粒会加重管壁的冲蚀破坏。针对管道冲蚀问题展开研究。基于计算流体动力学方法研究了弯曲角度、砂粒粒径以及流量等对管壁冲蚀特性的影响。
- 阅读(10)
- [检测百科]分享:反应堆冷却剂丧失事故后溶解沉淀过程及其热力学分析2025年06月11日 10:45
- 采用自主搭建的试验系统模拟核电厂事故后安全壳地坑化学效应,对事故后安全壳内材料溶解与沉淀行为开展试验研究。研究了七种材料在不同温度(75~145 ℃)硼酸溶液中(pH4)的溶解释放行为,以及喷淋系统喷出氢氧化钠(pH8,pH12)时不同温度下材料的溶解释放行为,确定了代表性元素Al、Zn、Fe和Ca的溶解浓度与时间、pH和温度之间的关系。
- 阅读(6)
- [检测百科]分享:保温时间对金属陶瓷组织、物相和腐蚀性能的影响2025年06月10日 15:27
- 采用液相烧结工艺制备了Mo2NiB2金属陶瓷,研究了烧结温度(1 280 ℃)保持时间(保温时间)对Mo2NiB2金属陶瓷物相组成、组织结构、硬度、摩擦磨损性能与耐蚀性的影响。
- 阅读(10)
- [检测百科]分享:十六组氨酸酰胺对集输管线用L245钢的缓蚀性能2025年06月10日 15:11
- 以南川页岩气集输管线运行工况为背景,研究了十六组氨酸酰胺(16-ZA)缓蚀剂对L245碳钢在模拟地层水中的缓蚀性能。腐蚀浸泡试验和电化学试验结果表明,在饱和CO2环境中,十六组氨酸酰胺缓蚀剂在较低浓度下对L245碳钢具有优异的保护作用,当缓蚀剂质量浓度为10 mg/L时,缓蚀率可达90%,且缓蚀率随缓蚀剂用量的增大而升高,当缓蚀剂质量浓度为100 mg/L时,缓蚀率为99%。十六组氨酸酰胺缓蚀剂在碳钢表面以化学吸附为主,且遵循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量子化学计算结果证实该缓蚀剂在碳钢表面具有极强的吸附能力。
- 阅读(5)
- [检测百科]分享:油气管道腐蚀与防护的研究进展2025年06月09日 10:46
- 针对油气管道日益严重的腐蚀问题,对管道腐蚀的类型、管道内外部腐蚀的影响因素等进行概述;并针对管道的内外部腐蚀分别提出了相应的腐蚀防护措施;利用已有的技术加强对油气管道的检测,最大程度地避免腐蚀现象的发生;最后以现有的防护措施为基础展望了未来的研究趋势。
- 阅读(7)
- [检测百科]分享:某油田站场区域阴极保护现场试验与方案2025年06月09日 09:54
- 以某油田站场的埋地管道与储罐底板为研究对象,开展了详细的现场馈电试验与三维数值模拟计算,基于现场试验与模拟结果,确定所需保护电流及阳极地床分布方案,并进行了示范应用。
- 阅读(4)
- [检测百科]分享:基于腐蚀管道剩余强度评价模型不确定性的全概率分析2025年06月06日 14:09
- 针对腐蚀管道剩余强度评价模型的不确定性,采用全概率数学方法进行评价分析。调研统计了237组腐蚀管道剩余强度试验数据,定义了模型因子ε,并基于试验数据计算了4种常用腐蚀管道剩余强度评价模型的模型因子。基于试验数据获得关于腐蚀管道剩余强度理论模型参数的多元回归方程f,以f代替ε进而优化腐蚀管道剩余强度模型公式。
- 阅读(6)
- [检测百科]分享:油水乳化对超临界CO2环境中N80碳钢腐蚀行为的影响2025年06月06日 13:52
- 在利用高温高压反应釜模拟的超临界CO2/原油/模拟采出水腐蚀环境(CO2压力为9MPa、温度为65℃)中,对N80碳钢进行浸泡腐蚀试验,研究了乳化剂和乳状液含水率对N80碳钢腐蚀速率、腐蚀产物膜微观形貌、腐蚀产物膜元素组成和最大腐蚀深度的影响。通过观察乳化剂加入前后乳状液的形貌,测量原油和模拟采出水在N80碳钢表面接触角的变化,明确油水乳化对超临界CO2腐蚀的影响机理。
- 阅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