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检测百科]分享:退火温度对激光选区熔化合金显微组织和性能的影响2025年08月15日 10:11
- 采用激光选区熔化成形AlSi10Mg合金,并进行了不同温度(260,270,280,290,300 ℃)下的退火处理,研究了退火温度对合金显微组织、物相组成、显微硬度和拉伸性能的影响。
- 阅读(2)
- [检测百科]分享:退火时间对系深冲双相钢组织与性能的影响2025年07月01日 15:35
- 在860 ℃退火温度下对冷轧态C-Mn-Nb-Ti系深冲双相钢进行退火处理,研究了退火时间(180,240,300,360 s)对试验钢显微组织、织构特征、拉伸性能和成形性能的影响。
- 阅读(7)
- [检测百科]分享:退火温度对高强钢组织与拉伸性能的影响2025年01月20日 10:36
- 轻量化是实现汽车工业节能减排的一个重要技术路径,为了提高轻量化水平,大量先进高强钢和铝合金等新型材料被应用到汽车上。其中,含δ-铁素体的Fe-C-Mn-Al轻质高强钢是一种很有前途的汽车材料[7],由于具有溶质原子固溶和晶格膨胀的特性,该钢表现出优异的强度和延展性[8-12]。YI等[13]研究发现,在Fe-C-Mn-Al高强钢中的铝元素不仅可以抑制α相变过程中渗碳体的析出,还可以促进由强而脆的马氏体和韧性的δ-铁素体组成的双相组织形成,从而提高该钢韧性。
- 阅读(12)
- [检测百科]分享:退火温度对淬火配分后热轧高强钢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2024年12月09日 11:03
- 汽车轻量化是降低能耗、减轻碳排放的有效途径之一。为了实现轻量化,发展高强度汽车钢已经成为必然趋势[1]。淬火配分(Q&P)工艺是获得高强钢的一种新工艺,基于碳在马氏体与残余奥氏体中的元素迁移,通过提高室温下富碳残余奥氏体含量来生产高强钢[2-3]。一般情况下,淬火配分钢的室温组织由铁素体、马氏体和一定量的残余奥氏体组成,由于残余奥氏体可以在变形过程中产生相变诱导塑性(TRIP)效应,因此淬火配分钢可以获得优秀的强塑性匹配[4]。采用淬火配分钢作为汽车车身用钢和结构用钢,可以显著减轻白车身质量,增强车体的抗撞击能力,减小车身钢板的变形程度,提高汽车行驶的安全性[5-6]。
- 阅读(9)
- [检测百科]分享:连续退火工艺对Si、Mn系冷轧双相钢组织性能的影响2024年09月23日 10:33
- 退火温度对实验钢性能影响较大,随温度升高强度增加,在770~830℃退火温度范围内组织均为F+M,M含量随温度升高而增加;随着缓冷温度升高强度增加,组织主要为F+M,在660℃出现贝氏体,730℃缓冷时抗拉强度为711 MPa,从该级别钢种看太高;冷速15~30℃/s范围内随冷速增加强度呈上升趋势,马氏体含量呈上升趋势,产品性能均满足600 MPa级性能要求,实验钢对冷速工艺窗口较宽。
- 阅读(15)
- [检测百科]分享:退火温度和带速对980 MPa级热镀锌复相钢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2024年03月21日 10:23
- 随着汽车轻量化以及高安全性的提出,先进高强度和超高强度钢板在汽车上的需求逐年增多[1?2],代表钢种有双相钢、复相钢、相变诱导塑性钢、马氏体钢以及淬火分配钢等[3],其中复相钢具有较高的能量吸收能力和良好的成型、焊接性能,同时具有扩孔、弯曲性能高等优点[4?5],特别适合于制作汽车的车门防撞杆、保险杠和B立柱等安全件,在汽车行业中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本文主要以热镀锌用980 MPa级的复相钢为研究对象,在保证化学成分、热轧工艺相同情况下,以本钢实际产线生产的冷硬板为原料,结合组织和力学性能测试,重点探讨连退镀锌工艺参数中退火温度和带钢运行速度对980 MPa级热镀锌复相钢的影响规律。
- 阅读(45)
- [检测百科]铜合金材料检测的分类与特点2020年05月28日 13:58
- 无同素异构转变,有很高的导电性和导热性,其电阻系数ρ为1.67×10-6Ω?cm,仅次于银,抗蚀能力良好。纯铜具有良好塑性,易于冷热加工;其机械性能与变形程度和退火温度有关,变形加工可使其硬化,通过再结晶退火又可恢复变形前塑性。纯铜牌号有:T1、T2、T3、T4。
- 阅读(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