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检检测欢迎您!

微信公众号|腾讯微博|网站地图

您可能还在搜: 无损检测紧固件检测轴承检测浙江综合实验机构

社会关注

分享:在用埋地煤层气输送管道泄漏原因

返回列表 来源:国检检测 查看手机网址
扫一扫!分享:在用埋地煤层气输送管道泄漏原因扫一扫!
浏览:- 发布日期:2025-09-03 12:59:28【

某在用埋地煤层气管道在使用过程中发生泄漏,该管道泄漏时已连续使用12 a。由设计图纸及相关施工资料确定,该管道的材料为L245钢,规格(外径×壁厚)为323.9 mm×6.3 mm,外防腐层材料为3PE,阴极保护方式为牺牲阳极保护,设计压力为1.6 MPa,操作压力为1.0 MPa,输送介质为煤层气,煤层气的主要成分为甲烷。将管道进行初步清理后,观察管道外表面,发现其防腐层多处破损,外表面腐蚀较为严重,泄漏点位于管道底部,该处管道土壤腐蚀性较弱,阴极保护电位为-1.03 V,符合相关标准要求(-0.85~-0.12 V)。笔者采用一系列理化检验方法对该管道的泄漏原因进行分析,以避免该类问题再次发生。 

管道穿孔泄漏位置外表面宏观形貌如图1所示。由图1可知:管道螺旋焊缝附近有两处明显的腐蚀穿孔及多个点状穿孔。因腐蚀减薄严重,管体发生明显变形。外防腐层脆化破损严重,部分区域出现明显剥离现象。采用涂层测厚仪对管道外防腐层进行测量,发现外防腐层厚度为2.10~3.00 mm。采用超声波测厚仪对管道外表面进行测量,发现外防腐层较完好处的管道壁厚为3.90 mm,外防腐层剥离区域的管道减薄严重,厚度仅为1.02 mm。 

图 1 管道穿孔泄漏位置外表面宏观形貌
图  1  管道穿孔泄漏位置外表面宏观形貌

管道外表面和内表面腐蚀处宏观形貌如图2所示。由图2可知:管道外表面、外防腐层破损处,以及剥离的外防腐层下存在大量腐蚀产物;将管道剖开,发现管道内表面未见明显冲刷痕迹,显著减薄泄漏区域的颜色与其他区域的颜色相差不大,显著减薄泄漏区域存在液体痕迹,原因是泄漏处位于管道底部,煤层气露点较高,导致水在管道内表面附着。 

图 2 管道外表面和内表面腐蚀处宏观形貌
图  2  管道外表面和内表面腐蚀处宏观形貌

采用光谱分析法对管道母材进行化学成分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由表1可知:该管道的化学成分符合GB/T 9711—2023 《石油天然气工业 管线输送系统用钢管》对 L245管线钢的要求。 

Table  1.  管道的化学成分分析结果
项目 质量分数
C Mn Si S P Cu Ni Cr Mo
实测值 0.14 0.44 0.21 0.023 0.017 0.011 0.012 0.012 0.003
标准值 ≤0.26 ≤1.20 ≤0.35 ≤0.030 ≤0.030 ≤0.50 ≤0.50 ≤0.50 ≤0.15

在管道母材、焊缝和热影响区处取样,对试样分别进行金相检验,结果如图3~5所示。由图3~5可知:管道母材组织为铁素体+珠光体,由于碳元素含量较低,珠光体含量较少且分布均匀,组织正常;管道螺旋焊缝处组织为铁素体+珠光体,呈典型的柱状晶结构,铁素体晶粒较母材明显粗大,为正常的焊缝组织;管道热影响区处组织为铁素体+珠光体,热影响区过热且紧邻熔合线,导致该处的晶粒显著长大,随着与熔合线距离不断增大,晶粒长大程度逐渐减弱,热影响区的宽度为0.4~0.5 mm,组织正常。 

图 3 管道母材显微组织形貌
图  3  管道母材显微组织形貌
图 4 管道焊缝处显微组织形貌
图  4  管道焊缝处显微组织形貌
图 5 管道热影响区显微组织形貌
图  5  管道热影响区显微组织形貌

在管道母材、焊缝和热影响区处取样,利用显微硬度计分别对试样进行硬度测试,测试载荷为9.8 N,测试结果如表2所示。由表2可知:管道母材、焊缝和热影响区的硬度均无明显异常。 

Table  2.  管道母材、焊缝和热影响区的硬度测试结果
测试位置 实测值1 实测值2 实测值3 平均值
母材 164 173 170 169
热影响区 187 181 186 185
焊缝 187 190 194 190

在管道壁厚保持相对完整的位置取样,母材取样沿管道轴向,焊接接头取样垂直于螺旋焊缝。依据GB/T 228.1—2021 《金属材料 拉伸试验 第1部分:室温试验方法》,利用拉伸试验机对试样进行拉伸试验,结果如表3所示。由表3可知:管道母材和焊接接头的拉伸性能均符合L245管线钢的技术要求。 

Table  3.  管道拉伸试验结果
项目 屈服强度/MPa 抗拉强度/MPa 断后伸长率/% 屈强比
母材实测值 370 557 40.0 0.7
焊接接头实测值 348 544 - 0.6
技术要求 245~450 415~655 ≥23 <0.9

图6为管道母材及焊缝试样拉伸断裂后的宏观形貌。由图6可知:管道的壁厚很薄,且管道材料的塑性和韧性很好,因此母材拉伸试样发生平面应力状态下的纯剪切断裂;热影响区处的晶粒粗大,变形集中在热影响区,最终导致焊缝拉伸试样在热影响区位置断裂,且可见明显的颈缩现象。 

图 6 管道母材及焊缝试样拉伸断裂后宏观形貌
图  6  管道母材及焊缝试样拉伸断裂后宏观形貌

采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对管道外表面的腐蚀产物进行成分分析,结果如图7所示。由图7可知:腐蚀产物主要由Fe2O3、α-FeO(OH)、γ-FeO(OH),以及Fe3O4组成。这些腐蚀产物受土壤中的氧元素扩散控制,从管道内表面到外表面,氧元素的浓度逐步降低,腐蚀产物的成分依次为Fe2O3、α-FeO(OH)、γ-FeO(OH),以及Fe3O4。 

图 7 腐蚀产物的XRD分析结果
图  7  腐蚀产物的XRD分析结果

在管道外防腐层破裂部位取样(脆性断裂区域,非切割及撕裂区),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试样进行观察,由于3PE防腐层不属于导电材料,在试验前对断口表面进行喷金处理,结果如图8所示。由图8可知:断口处存在韧窝和变形孔洞,未见塑性断裂痕迹,且断口处可见大量二次裂纹,表明外防腐层很脆;球晶未见微观塑性变形,裂纹沿着球晶间扩展,脆化程度远高于环境应力开裂下的球晶特征[]。 

图 8 外防腐层断口微观形貌
图  8  外防腐层断口微观形貌

在管道内表面接近穿孔位置取样,对内表面腐蚀产物进行能谱分析,结果显示内表面腐蚀产物主要由C、O、Fe、S等元素组成。 

依照GB/T 2792—2014 《胶粘带剥离强度的试验方法》,对管道外防腐层相对完整部位进行剥离强度测试,结果如图9所示。由图9可知:剥离明显出现在基体与环氧粉末层之间,管道外表面呈典型的腐蚀形态,灰黑色的腐蚀产物覆盖整个表面,未见环氧粉末,环氧粉末都在剥离的防腐层上;外防腐层质量完好区域的剥离强度为10 N/cm,远低于标准要求(≥100 N/cm)。 

图 9 管道外防腐层剥离后表面宏观形貌
图  9  管道外防腐层剥离后表面宏观形貌

管道内壁的腐蚀产物主要是Fe3O4和少量的FeS,可能还有极少量的Fe(H2CO3)2,因为管道输送介质中除含有甲烷外,还存在少量的O2、H2S、CO2、水蒸气等物质,当露点温度接近或高于环境温度时,管道输送介质中的水蒸气在管道内壁形成一层亲水膜[],管道内表面显著减薄泄漏区域存在的液体痕迹也证明了这一点。含H2S和CO2的水为腐蚀提供了条件,造成管道内表面发生均匀腐蚀,以及管道底部发生局部腐蚀。 

3PE防腐层是以熔结环氧粉末为底层、中间胶黏剂和聚乙烯外护层同步缠绕或挤出而成,具有优良的绝缘性能和抗机械损伤性能[-]。该管道3PE防腐层脆化破损严重,部分区域没有任何附着力、没有环氧粉末层。防腐层出现明显剥离现象,厚度大部分小于3 mm,且其剥离强度仅有10 N/cm,远低于标准要求。断口呈典型的脆断特征。一般情况下,3PE防腐层的剥离出现在胶结层(内聚破坏),也可能出现在胶与环氧粉末界面(无内聚破坏)[],但很少出现环氧粉末与基体的剥离。由于外防腐层的破损,失去外防腐层保护的管道外表面与土壤电解质直接接触,导致管道外表面发生显著的均匀腐蚀,在剥离的管道表面和防腐层中间留下很厚的腐蚀产物,这些腐蚀产物多为多孔结构,不具备保护性[],导致腐蚀不断进行。在管道防腐层外观质量完好的位置没有和土壤电解质直接接触,导致电化学反应受到限制,腐蚀的速率较慢。 

3PE防腐层在使用过程中发生脆化开裂,失去外防腐层保护的管道外表面与土壤电解质直接接触,导致管道外表面发生均匀腐蚀,管道介质中含有H2S和CO2,导致管道内表面发生了均匀腐蚀,管道底部发生局部腐蚀,最终导致管道发生泄漏。 

建议改进管道输送介质的净化系统工艺,增加净化频次,保证管道输送洁净的介质;确保介质的露点温度比环境温度低5 ℃,以避免管道内表面发生水冷凝和积聚;加强管道腐蚀防护系统的检验,及时修复破损的外防腐层。




文章来源——材料与测试网

推荐阅读

    【本文标签】:煤层气管道 泄漏 腐蚀 外防腐层 剥离 力学性能测试 X射线 扫描电镜 能谱分析 防腐蚀性能 管道泄露
    【责任编辑】:国检检测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最新资讯文章

    关闭
    关闭
    申报2024年度宁波市科学技术奖的公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