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某蒸汽锅炉高温过热器12Cr1MoVG钢管爆裂原因
过热器是锅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把饱和蒸汽加热至一定温度过热蒸汽的设备。过热器的服役温度高、承受压力大、使用环境复杂苛刻,长期运行时易发生材料老化、磨损、过热、腐蚀、蠕变或热疲劳等现象,严重时甚至发生锅炉非计划停机事故,影响机组的安全性和经济性[1-2]。12Cr1MoVG钢具有较高的持久强度、良好的抗氧化性、无热脆倾向、较好的焊接性能等特点,主要应用于锅炉等高温零部件中,如蒸汽温度低于540 ℃的锅炉集箱和蒸汽管道,以及金属外壁温度低于580 ℃的过热器、再热器等[3]。
某公司蒸汽锅炉投入运行不足2 a就发生高温过热器爆管事故,造成非计划停炉。该锅炉高温过热器的额定工作温度为420 ℃,额定工作压力为4.43 MPa。过热器管规格为60 mm×5 mm(外径×壁厚),材料为12Cr1MoVG钢,执行标准为GB/T 5310—2017《高压锅炉用无缝钢管》。笔者采用一系列理化检验方法分析了该锅炉过热器爆管的原因,以避免该类事故再次发生。
1. 理化检验
1.1 宏观观察
过热器爆裂管宏观形貌如图1所示。由图1可知:爆口处有鼓胀现象,塑性变形明显,裂口从鼓胀区轴向开裂,至径向撕裂,爆口边缘锐利,壁厚严重减薄,经测厚发现最薄处约为0.5 mm;过热器管内壁可见较厚的垢层,厚度约为1.5 mm,垢层坚硬、不易剥落;爆口处未见垢层,原因为爆管时蒸汽压力导致垢层脱落。从爆口形貌特征判断,过热器管爆裂性质为短时超温爆裂。
1.2 化学成分分析
依据标准GB/T 4336—2016《碳素钢和中低合金钢 多元素含量的测定 火花放电原子发射光谱法(常规法)》,采用电火花直读光谱仪对过热器管进行化学成分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由表1可知:过热器管材料的化学成分合格,符合GB/T 5310—2017对12Cr1MoVG钢的要求。
项目 | 质量分数 | |||||||
---|---|---|---|---|---|---|---|---|
C | Si | Mn | P | S | Cr | Mo | V | |
实测值 | 0.10 | 0.20 | 0.49 | 0.008 | 0.005 | 1.01 | 0.25 | 0.17 |
标准值 | 0.08~0.15 | 0.17~0.37 | 0.40~0.70 | ≤0.025 | ≤0.010 | 0.90~1.20 | 0.25~0.35 | 0.15~0.30 |
1.3 拉伸试验
依据标准GB/T 228.1—2021《金属材料 拉伸试验 第1部分:室温试验方法》,在过热器远离爆口的直管段取样,对试样进行室温拉伸试验,结果如表2所示。由表2可知:过热器管的室温拉伸性能合格,符合GB/T 5310—2017对12Cr1MoVG钢的要求。
项目 | 屈服强度/MPa | 抗拉强度/MPa | 断后伸长率/% |
---|---|---|---|
实测值 | 340 | 484 | 30.0 |
标准值 | ≥255 | 470~640 | ≥21 |
1.4 硬度测试
依据标准GB/T 4340.1—2009《金属材料 维氏硬度试验 第1部分:试验方法》,在爆口处、离爆口500 mm和远离爆口的位置取样,由于爆口处管壁减薄量大,故对其进行表面维氏硬度测试,结果如表3所示。由表3可知:爆口处材料的硬度低于标准值;离爆口500 mm的材料硬度仍低于标准值,接近标准下限;远离爆口材料的硬度符合标准值。
测试位置 | 实测值 | 平均值 | 标准值 |
---|---|---|---|
爆口处 | 120,125,121 | 123 | 135~195 |
离爆口500 mm | 132,137,129 | 133 | |
远离爆口 | 159,151,155 | 155 |
1.5 金相检验
依据DL/T 884—2019《火电厂金相检验与评定技术导则》对观察面进行金相检验。首先在爆口处取样,其显微组织形貌如图2所示。由图2可知:爆口试样显微组织中的珠光体形态几乎消失,晶内碳化物显著减少,按DL/T 773—2016《火电厂用12Cr1MoV钢球化评级标准》进行球化评级,可知该显微组织发生5级严重球化。在离爆口500 mm位置取样,其显微组织形貌如图3所示。由图3可知,该试样显微组织中仅局部区域有少量珠光体痕迹,碳化物明显聚集长大,属于4.5级完全球化。在远离爆口位置取样,其显微组织形貌如图4所示。由图4可知,该试样显微组织中珠光体区域开始分散,形态仍较清晰,晶界有碳化物析出,属于2.5级轻度球化。
1.6 垢层分析
利用能谱仪对爆口处内壁垢层进行能谱分析,结果如图5所示。由图5可知:垢层化学成分中以Fe元素和O元素为主,说明垢层物质为铁的氧化物,未见Ca、Mg等常见水垢元素,分析该垢层物质应为服役过程中腐蚀形成的铁垢。
2. 综合分析
由爆管的宏观形貌可知,换热管爆口区域塑性变形明显,边缘壁厚减薄量大,具有短时超温爆管的特征。硬度测试结果显示,爆口处硬度平均值为123 HV,明显低于标准要求135~195 HV,远离爆口处硬度平均值为155 HV,符合标准要求。金相检验结果表明,爆口组织严重球化,珠光体形态几乎消失,晶内碳化物显著减少,但未见裂纹,依据DL/T 773—2016标准评级,得到爆口处组织已达到球化5级。离爆口500 mm位置处仅局部区域有少量珠光体痕迹,碳化物明显聚集长大,达到球化4.5级。远离爆口组织的珠光体形态清晰,晶界有碳化物析出,属于2.5级轻度球化。可见越靠近过热器管爆口,显微组织中珠光体球化级别(损伤)越高。研究显示[3],随着显微组织球化程度的加剧,硬度会逐渐降低,球化中期硬度下降较快,球化后期硬度下降相对平缓。不同区域硬度的变化与显微组织球化趋势吻合。
温度是影响珠光体球化速率的重要因素[4]。该锅炉投运后服役不足2 a,其高温过热器额定工作温度为420 ℃,而爆口处材料组织球化已达5级,远远超过12Cr1MoVG钢在许用温度(≤580 ℃)服役相同时间的损伤程度。长期超温服役是材料加速球化损伤的直接原因。过热器管内壁严重结垢,能谱分析显示垢层中有较高含量的Fe、O元素,垢层物质为铁的氧化物,属于氧化铁垢。氧化铁垢的导热系数低,仅为钢的1/10左右。内壁结垢会降低高温烟气与过热蒸汽的换热效率,导致过热器管壁面温度升高。当壁温超过材料规定使用温度的上限时,过热器管进入超温服役状态。
查阅锅炉运行日志,发现在爆管近期锅炉都是高负荷运行。分析日志显示炉水氧含量超标,会导致过热蒸汽中的氧含量偏高。当锅炉高负荷运行时,蒸汽流量大、流速快,容易造成蒸汽带水,引起过热器管内壁腐蚀,生成Fe3O4,这是铁垢的来源[5]。锅炉在启停或负荷调整时,容易出现蒸汽流量变动大或炉内温降过快的现象,由于金属与氧化铁垢的膨胀系数不同,因此过热器铁垢会发生分离、脱落。脱落后的铁垢在过热器中聚积,多数是在下弯头底部沉积,造成过热蒸汽流速变慢,引起过热器直管段管壁面温度上升。长期超温运行导致过热器管材料严重劣化,强度下降,此时壁面温度继续上升,在工作压力和热应力的作用下,过热器发生鼓胀,进而发生爆管事故。
3. 结论与建议
(1)该过热器管材料的化学成分合格,符合标准GB/T 5310—2017的要求。
(2)内壁结垢导致过热器管长期超温运行,材料组织严重球化,力学性能下降。长期高负荷运行使垢层脱落并在下弯头沉积,引起直管段严重超温,在工作压力和热应力的作用下发生鼓胀,进而引起爆管事故。
(3)建议严格控制炉水中的溶解氧含量,确保炉水满足锅炉使用标准,避免锅炉长期高负荷运行。
文章来源——材料与测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