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检测百科]分享:波长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法测定生铁样品中14种元素的含量2025年04月17日 10:44
- 提出了波长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法测定生铁样品中硅、锰、磷、硫、镍、铬、钒、钼、铜、钛、钨、砷、锡、铅等14种元素含量的方法。生铁样品(直径35 mm,厚度8 mm)采用贺利氏铁水取样器取得,在红热状态下立即敲出,放入冷水槽中急速冷却,再用粒度为0.25 mm的砂纸打磨,通过仪器自带的数字回归法校正谱线重叠干扰,以生铁标准样品和内控样品绘制校准曲线。结果表明,各元素的检出限为0.000 3%~0.001 4%。样品精密度试验所得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10)均小于2.5%。方法用于分析3个实际生铁样品,各元素的测定结果均与对应国家标准方法的基本一致。
- 阅读(1)
- [检测百科]分享:波长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法测定生铁样品中14种元素的含量2025年02月11日 13:22
- 铁水成分的检测作为转炉炼钢前的重要工序,直接关系到炼钢成分的调配和钢的质量,因此准确测定铁水中各元素的含量对后续转炉冶炼过程中控制钢水成分至关重要。近年来,为了加快炼钢生产节奏以及转变铁包加废钢的工艺,需要预知加废钢后的铁水成分,以便在生产过程中控制冶炼工序中钢水中各元素的含量,还对铁水中各元素的检测周期提出了更严苛的要求。
- 阅读(3)
- [检测百科]分享:120 t转炉高磷铁水单转炉双联法研究2024年07月31日 13:40
- 本文针对某钢铁厂120 t转炉冶炼工艺进行实验研究,通过单转炉双联法冶炼工艺进行脱磷冶炼,并用SPSS统计分析脱磷率影响因素的相关性。研究发现新工艺能够提高钢水的质量,脱磷率达到86.52%,同原工艺相比提高了2.69%。相关性分析结果与工业实验结论一致,石灰消耗和冶炼终点温度是影响脱磷率的重要因素。其次,新工艺发现供氧时间缩短,而且每炉中造渣剂石灰节约了540 kg/炉,降低了钢铁料消耗、石灰消耗,实现钢铁厂稳定生产,使喷溅事故率减少到27.5%,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 阅读(15)
- [检测百科]分享:120 t转炉能效补偿研究2024年07月22日 10:05
- 加焦丁对转炉炼钢工艺进行能效补偿技术有效解决了采用加入大量废钢增产等方法时炼钢热量不足的问题,有利于提高转炉热利用效率,达到提高钢产量、降低铁水单耗、降低钢铁料消耗的目标。本文针对某厂120 t转炉能效补偿工艺进行了研究,讨论了某厂能效补偿冶炼工艺在出铁处和转炉冶炼中加入焦丁技术的特点,实现了某厂铁水单耗从810.3 kg/t钢降到805.3 kg/t钢,同时终点钢水过氧化率从18.8%降到17.8%,石灰降低2 kg/t钢,实现钢铁厂稳定生产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 阅读(8)
- [检测百科]分享:铁水从高炉到转炉或电炉载运过程中的温降规律2024年06月13日 10:18
- 由于铁水温度远高于环境温度,因此铁水罐运输过程中难免发生铁水温度的损失,为了控制铁水罐运输过程铁水温度降低,降低能源消耗,众多学者对铁水罐运输过程的传热和铁水温降进行了研究[6?9]。如仇灏等[10]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210 t铁水包包盖和铁水液位对铁水温降速率的影响。戴方钦等[11]研究了铁水包加揭盖对铁水温度的影响。也有学者通过对铁水罐温降的研究,建立了铁水的温降模型。如李海峰等[12]基于极限学习机建立了温降预测模型研究铁水温降。
- 阅读(18)
- [检测百科]分享:高炉炉缸高效运行的改进措施2024年06月12日 09:11
- 本钢7号高炉(2850 m3)于2005年9月开炉,累计生铁产量为2505.15万t,单位炉容生铁产量9095 t/m3。2016年以来,7号高炉炉缸2段、3段冷却壁水温差及热流强度不断升高,超过安全生成警戒线,给高炉生产和顺行带来严重危害。目前,7号高炉炉缸存在随时被烧穿的局面,通过在入炉矿石中增加钒钛矿、优化调整布料矩阵、及时放净铁水及炉渣、控制冶炼强度、局部使用内径110 mm和长度630 mm的风口、根据水温差和热流强度趋势临时堵部分风口等技术措施。炉缸水温差和热流强度逐步降低,在安全范围内合理运行,生铁成本、燃料消耗、铁水质量等指标明显好转,达到正常水平。
- 阅读(8)
- [检测百科]分享:一体化热熔渣岩棉生产新工艺2024年05月06日 13:24
- 我国每年钢铁产量约10亿t,吨铁高炉渣比为0.25~0.3 t,高炉渣作为铁水的副产品产量很大。高炉渣中SiO2、Al2O3、CaO和MgO等主要成分质量分数约占85%~90%,碱度0.9~1.0,属于硅酸盐材料。目前,高炉渣处理主要采用水淬法和干渣法。
-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