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国检检测

首页 检测百科

分享:扳头断裂原因

2025-04-27 15:37:01 

高压压铸机锁模油缸采用紧固螺栓连接,由于紧固零部件的结构限制,常常采用扳头作为连接液压扭力扳手和螺栓的过渡工具。在一次常规拧紧作业时,液压扳头发生断裂(见图1)。据了解,在发生断裂前,液压扳头已经完成了35根螺钉的紧固工作,在进行第36根螺钉加力时扳头破裂,扳头的孔径为46 mm。根据安装手册,紧固螺栓的规格为M64-10.9级,其紧固扭力为14 400 N·m,实际液压扳手的扭力为14 351 N·m,使用过程符合规范要求,并未过载使用。笔者采用一系列理化检验方法对扳头断裂的原因进行分析,以避免该类问题再次发生。

图 1断裂液压扳头的宏观形貌

扳头断口的宏观形貌如图2所示。由图2可知:扳头断裂为2块,各断裂块断口平齐,未见明显宏观塑性变形,断口表面粗糙,呈脆性断裂特征;扳头断口呈结晶状,断面上有明显放射状条纹,并收敛于结构上存在应力集中的方孔拐角处,即为裂纹源,断口呈一次性瞬时断裂特征。

图 2扳头断口的宏观形貌

在扳头上钻取碎屑,对碎屑进行化学成分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由表1可知:断裂扳头的化学成分满足GB/T 3077—2015 《合金结构钢》对42CrMo钢的要求。

Table 1.断裂扳头的化学成分分析结果

在扳头裂纹源位置截取金相试样,将试样抛光后置于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结果如图3所示。由图3可知:试样中未发现明显非金属夹杂物,根据GB/T 10561—2005 《钢中非金属夹杂物含量的测定 标准评级图显微检验方法》对非金属夹杂物进行评级,结果为A0.5、B0.5、C0.5、D0.5级,表明材料的纯净度较高。

图 3扳头裂纹源位置的微观形貌

将试样用4%(体积分数)硝酸乙醇溶液腐蚀,观察其显微组织形貌,结果如图4所示。由图4可知:扳头材料的组织为马氏体,根据GB/T 6394—2017《金属平均晶粒度测定方法》对材料的原始奥氏体晶粒度进行评级,结果为6级,试样中未发现材料冶金及热处理缺陷等异常组织形貌。

图 4扳头裂纹源位置的显微组织形貌

在扳头裂纹源位置制取试样,利用扫描电镜对试样进行分析,结果如图5所示。由图5可知:试样整个断裂面均呈沿晶+韧窝混合断裂特征,沿晶断裂晶面上存在细微撕裂棱,部分晶粒轮廓清晰,且存在二次裂纹,微观形貌符合氢脆断裂特征[1-2]

图 5扳头裂纹源位置的SEM形貌

为验证扳头材料是否存在晶界弱化现象,在扳头残留试样对试样上制取试样,利用万能试验机对试样进行三点弯曲压断试验,将断口置于扫描电镜下观察,结果如图6所示。由图6可知:整个断口呈解理断裂特征,未发现沿晶断裂特征形貌,由此可以排除扳头材料存在晶界弱化的可能。

图 6人工断口的SEM形貌

在扳头上取样,对试样进行洛氏硬度测试,扳头试样的硬度测试结果为54,54,54.5 HRC,硬度偏高,不满足技术要求(45~50 HRC)。

由上述理化检验结果可知:扳头断口附近无宏观塑性变形,整个断口平齐,表面粗糙,断裂区呈结晶状,断面干净、无腐蚀产物,断裂边缘位置伴有剪切唇,扳头断裂性质为脆性断裂;断口呈沿晶+韧窝断裂特征,在沿晶断裂区域,晶粒轮廓清晰,部分晶面上存在塑性撕裂棱,具有氢脆断裂微观特征;人工断口呈解理断裂特征,未发现沿晶断裂特征形貌,可以排除材料本身晶界弱化的可能;断裂起源于扳头方孔的拐角位置,在结构上存在应力集中。综合上述断裂特征,结合扳头在使用时承受静态工作应力的情况,判断扳头断裂性质为氢致脆性断裂。

根据氢致脆性理论可知,金属是钢中原子之间键合力相互作用的连续体,当钢中部分位置承受的应力大于材料自身的原子键合力时,原子键会断裂,导致原子之间失去相互吸引力,即裂纹开始萌生。研究表明,氢的存在会导致钢内原子键合力减小,当钢中出现氢时,钢内裂纹萌生强度因子会减小[3]

断裂扳头的氢元素质量分数为0.000 6%。根据实际生产经验,若高强钢中氢元素质量分数小于0.000 2%,则不会发生氢脆现象。但氢脆的产生还与材料强度、化学成分和显微组织等因素有关。在高强钢材料中,氢脆敏感性与材料强度呈正相关,材料的硬度和强度越高,对氢脆的敏感性越大,发生氢脆断裂的临界氢质量分数随着材料强度的升高而急剧减小[4]

扳头的硬度为54 HRC,换算成强度则大于2 000 MPa,碳元素质量分数为0.41%。根据临界氢质量分数与临界氢应力的回归计算公式,当钢中氢元素质量分数为0.000 6%时,发生氢脆的临界应力为530 MPa,临界应力只有其强度的25%。说明该强度级别的钢在氢含量较低和应力较小的条件下,就可以发生氢脆开裂。

另一方面,氢脆敏感性与材料的显微组织密切相关,根据组织中固溶饱和度和晶体结构的不同,组织对氢脆敏感性从大到小的排序依次为:马氏体、贝氏体、珠光体和奥氏体。扳头材料的组织为马氏体,属于氢脆敏感性最大的组织。

扳头的材料为42CrMo钢,该类钢属于中碳低合金钢。一般采用调质热处理工艺可以使材料具备良好的综合性能。但该扳头的热处理工艺为淬火+低温回火处理,导致扳头的组织为马氏体,马氏体属于未回火或回火不充分组织。材料在该状态下性能表现为强度和硬度较高,塑性和韧性较差。在使用时,材料会出现残余应力大、应力明显集中、组织脆性大、氢脆敏感性高等问题。

综合上述分析,虽然扳头材料中氢含量较低,但其强度较高,组织的氢脆敏感性较大,导致扳头发生断裂。

扳头的热处理工艺不当导致材料强度偏高,组织出现马氏体,最终导致材料发生氢致脆性断裂。

建议在后续生产中,提高回火温度,将材料硬度控制为(45±3) HRC,可以降低材料的氢脆敏感性,避免材料发生断裂。




文章来源——材料与测试网